礼仪一直华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:端午飘粽香,悼念屈原之魂;清明扫祖墓,祭奠逝世先祖;除夕燃爆竹,庆贺新年到来。我们自古以来,就有悼贤之礼,有祭祖之礼,有迎新之礼,虽只是表面形式,但其背后是日久沉淀下来的道德底蕴。
洛克曾说:“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,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。”道德是礼的核心,礼是道德的外在体现。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大典上,传统礼仪贯穿始终。
从主席驶过时士兵行注目礼,到执勤卫兵交接时行交接敬礼;从迎接外宾的举枪礼,到首长报告敬的礼。这些折射出的是深厚的道德根基,是种爱国、无畏的道德。礼仪之风,中国本色;,道德闪耀。中华儿女在这样的仪式感中,记录历史的节点,感慨祖国的前进。
举国上下,无论老少,要么在现场观摩阅兵风采,要么在电视机前“虽不能至,然神已临境”。参与感让每一一个人感受到自己是在和祖国同呼吸、共命运。当大街小巷高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“此生无悔入华夏”,爱国之情油然而生。礼仪使道德升华,如此之礼仪,成就如此爱国之道德。
当道德之光在礼仪下闪耀时,民族精神也在礼仪中升华。正是因为有礼仪下培育出的道德,我们能不畏艰险,砥砺前行。钟南山耄耋之年扛起责任,毅然再战护国心切;君可见,李文亮肺腑先声鸣哨至逝,忧国忧民不顾小我。中国人勇于肩负沉重的使命,奋发图强在所不辞。若没有礼仪的滋养,哪会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奋斗在深夜灯光下?若没有道德的指导,哪会有前赴后继的白衣战士奋战前线?我们的民族精神无时无刻不在熠熠生辉
礼仪与道德一直相辅相成。 我们今日的礼仪是建立在道德基础.上的礼仪,我们今日的道德是在礼仪指导下的道德。道德要通过礼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外化,道德的人要依据礼与外界协调。
华夏五千年积淀,我们的先辈扬着礼仪风帆,乘坐道德之船,缓缓驶过历史长河。那些自前人传承下来的礼节至今充盈着我们的生活。我们心怀道德遵守礼仪,又在礼仪中潜移默化地培育道德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